-
超高導電性n型導電聚合物
超高導電性n型導電聚合物
導電聚合物已經在太陽能電池、傳感器和一些顯示技術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自聚乙炔作為第一種被發現的導電聚合物被發現以來,導電聚合物的導電性能已經可以達到1000 S cm-1以上。由于絕大多數導電聚合物是一種具有共軛結構的富電子聚合物,因此這類聚合物的更加容易實現的是被氧化形成空穴,并以空穴作為導電的載流子,這類材料即使p型導電高分子。出于共軛高分子富電子的特性,導電高分子在于摻雜劑發生還原反應的過程中通常受到低摻雜效率和環境不穩定性的限制,這就導致了載流子為電子的導電高分子(n型導電高分子)的發展遠遠落后于p型導電高分子。넶0 2023-02-03 -
-
紅外線加熱爐的原理
紅外線加熱爐的原理
紅外線加熱爐的原理是利用物體對光的吸收。
紅外線的傳熱形式是輻射傳熱,由電磁波傳遞能量。在遠紅外線照射到被加熱的物體時,一部分射線被反射回來,一部分被穿透過去。넶27 2022-05-21 -
紅外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
紅外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
?紅外輻射是英國科學家赫胥爾于1800年首先發現的,紅外線和可見光一樣都是電磁波,它們的區別僅是波長不同,它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00,000km/s,其波長范圍是0.72μm-1,000μm.紅外線又稱作熱線,紅外輻射又可稱作熱輻射,對于一個熱輻射體其波長λ與溫度T之間服從維恩位移定律 紅外線的名詞解釋:
?紅外線是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由英國科學家霍胥爾于1800年發現,又稱為紅外熱輻射,他將太陽光用三棱鏡分解開,在各種不同顏色的色帶位置上放置了溫度計,試圖測量各種顏色的光的加熱效應。結果發現,位于紅光外側的那支溫度計升溫最快。因此得到結論:太陽光譜中,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這就是紅外線。也可以當作傳輸之媒界。 太陽光譜上紅外線的波長大于可見光線,波長為0.75~1000μm。紅外線可分為三部分,即近紅外線,波長為0.75~1.50μm之間;中紅外線,波長為1.50~6.0μm之間;遠紅外線,波長為6.0~l000μm 之間。넶9 2022-04-19